救援人员将钢筒吊起
被困工人从切割的钢筒中被救出
18日9时15分许,浙江嘉兴平湖乍浦港区的嘉兴发电厂三期码头取水口工地上,发生工人意外被困事件。
因海水压迫致作业钢护筒变形,湖北籍工人范声家被困海底。当地展开救援。
21日14时50分许,被困78个小时后,范声家随着钢护筒一起被浮吊船的吊钩拉出水面。
涨潮钢筒受压困人
18日8时50分左右,40多岁的湖北人范师傅下到钻孔钢护筒底部施工。钢护筒位于一座向海面延伸的平台中,直径1米,整体长24米,上端连接平台,下端“坐”套在海底水泥桩上。
9时15分左右,连接平台有6米位于海平面以上,而施工平台下8-10米处的钢护筒部位,因海水涨潮水压增大,受挤压突然变形。范师傅的工友说,事发时老范正在护筒底部与水泥桩的连接处工作。
参与救援的人员现场目测,变形处的钢护筒直径缩小到3-5厘米,范师傅被困海底。现场救援的嘉兴市消防支队高鹏说,值得庆幸的是,钢护筒没有被挤裂,海水没有倒灌进去。
事发后,当地公安、消防救援人员火速赶到现场,有关方面向钢护筒内输送氧气,保持内部空气新鲜,以防范师傅缺氧昏迷。同时,指定两人对着钢护筒喊话,与范师傅交流,以消除他的紧张情绪。
施救方案分四步进行
救援人员曾试图利用扩张工具扩大受压变形的筒体救出被困工人,但是这种想法很快被否定。
“一方面因为海水压力实在太大;另一方面是担心筒体会因扩张而破裂,万一进水后果不堪设想。”高鹏说,经过反复会商、论证,最后施救方决定采取清淤、切割、起吊、救人四个步骤进行。即先将周围的淤泥清理掉,再将水泥桩切割断,之后将钢护筒连同切割下来的水泥桩一起吊到作业平台上,最后在钢护筒上打个洞,将范师傅救出来。
钢护筒与水泥桩连接部位是海底淤泥面,切割位置在连接部位下1.5米处。
钢筒渗水促起吊提前
18日10时许,救援方案中的第一步清淤开始。8名潜水员被分成4组。但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海底淤泥回流太快,刚被清理出来的切割作业面又被填上了。
之后,两台切割机不停地作业,清淤几乎没停止过,直到21日中午切割才完成。
嘉兴发电厂党委书记刘卫东介绍,为了避免起吊过程中出现意外,指挥部决定焊接一个大的钢筒,套在原来的护筒外面,在原先变形的部位焊接钢护架,“就好比在护筒两侧镶上几个大耳朵,防止筒体在起吊过程中发生撕裂”。
用于起吊的浮吊船为250吨级,是从宁波象山紧急调来的,作用就是保证一次性起吊切割完毕的护筒。
21日14时,现场工作人员发现钢护筒里已有部分渗水,如果再拖下去很有可能威胁到生命。救援人员果断决定将钢护筒吊起。
经数十名救援人员7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业,21日14时50分许,范师傅终于“重见天日”。15时许,范师傅被送进医院抢救室。
据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医生说,范师傅状况不错,“回答医生问话时嗓门比较大”,预计3到5天就可出院,要加强心理干预治疗。
记录
海下的近80小时
在救援展开的同时,施救人员通过变形处的小孔,将牛奶、巧克力、饮料、香烟等陆续通过管道传进筒底给范师傅,供氧机也在不间断工作。
从事发到被救出,范师傅经历了近80个小时的“黑暗”。一位救援人员说,受困时间长,加上海底光线暗、温度低,会对范师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救援中,范师傅的妻子陈大姐守在位于海中平台的护筒口,和范师傅用方言交流。特地从桐乡赶来的嘉兴市康慈医院的心理医生也不时对范师傅进行心理疏导。
20日13时20分左右,一个迷你手电筒被顺利送入筒底,这是范师傅自己提出的要求。这一天,范师傅不仅吃到了烙饼,还通过管子喝上了两口烧酒。范师傅的一位老乡雷师傅说,拿到电筒后,“他说有灯了,很高兴。还说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20日12时20分左右,施救人员点起了照明和供暖兼备的电弧灯并放到钢柱受压处上方,基本解决了海底供暖。
初步调查
事故钢筒系焊接而成
19日下午1时,在救援现场的浙江能源集团副董事长蔡建平透露,诱发此次事故的原因已有初步调查结果。
据救援指挥部初步调查,此次发生事故的钢护筒并非是一整根无缝钢柱,而是由一截一截的钢管焊接而成,且这些钢管已多次循环使用。所以,18日上午,当钱塘江潮水上涨时,钢护筒承受不了海水的压力被压扁。
施工方称,发生事故的是一根长25米左右的空心柱,空心部分直径约1.5米,柱壁厚度约6到7厘米,钢柱原为码头打桩用,露出水面部位约6米,水下约19米,其中约有2到3米已经浇筑水泥。